未来生猪市场格局改变大
A
规模化生态养殖将是主流
长期以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这也导致生猪生产不稳定、猪价暴涨暴跌,无论是“民”还是“农”都经受着一轮又一轮猪周期魔咒的摧残。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等机会成本的增加,以及环保监管等因素的影响,散养户退出明显,生猪规模化进程加速,尤其是在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暴发之后,上市猪企以及大型养殖集团加速跑马圈地、重金布局,更加快了生猪养殖规模化的程度。
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于绿色食品的钟爱程度大增,所以生态养殖有望迎来大发展。
在规模化加速背景之下,目前一些大型的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养殖模式的企业已经将合作养殖户的标准提高到500头以上。同时行业内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企业。比如,温氏、牧原、正邦、新希望、正大、天邦、双胞胎、中粮、大北农等农牧企业已然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头羊,他们是整个养猪业门面与实力担当,同时也代表着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B
标准化和精细化生产渐成趋势
在生猪饲养模式以散养为主的当下,中小规模养殖户受资金、人员的限制,生产和管理流于粗放式经营,科学饲养的意识淡薄,精细化管理水平严重滞后。这无论对于生猪的品质、健康还是盈利都是不利的。
一直以来,生猪标准化养殖和精细化饲养的口号早就喊了起来,但是行动上似乎有些单薄了,毕竟生猪标准化养殖和精细化饲养是对传统粗放型饲养模式的打破,需要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共同支撑。
几年环保风暴之后,非洲猪瘟疫情再次来袭,可以说已经容不得“不思进取”了,疫情的冲击对养猪行业伤害太大了,唯有变强才能抵御疫情。因此,现在的猪场都开始对猪舍进行精细设计,各疫病防控环节的精细把控,以及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无论是生产力的竞争需求还是行业发展的敦促,养殖标准化和精细化要求将是生猪养殖行业未来发展的必要趋势。
C
工业化养猪场正在起步
非洲猪瘟疫情把我国养猪业推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毕竟之前基本定下的是散户逐渐退市、规模化加速发展的步调。但是如今,无论是大猪场还是小散户,都有点赶鸭子上架快点恢复生产的意思。然而疫情之下,敢大刀阔斧干的还是大型猪企。而且,它们正在通过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城市附近建设工业化养猪场来恢复猪肉产量。
我国养猪业向来存在用地难的问题,毕竟我国是多丘陵多盆地的地形构造,很不利于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不过,方法总比问题多,楼房养猪、多层养猪场出现了。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郊区今年拟建11个养猪场,建成后每年将饲养6万头生猪。新希望六合公司也正在北京平谷区规划建设一个每年生产15万头猪的多层养殖场。东南部城市南京正在建设12个养猪场,目标是将生猪产量提高至2018年的4倍。
业内以为,大规模养猪所需土地较少,效率更高,劳动密集程度更低,多层次养殖场越来越受市场欢迎,尤其是在人口稠密、丘陵地带地区。猪住上了楼房,也许以后会越来越普遍。如今的养猪业已经开启了工业化的步伐,它的农业属性不会改,但是会以更加工业化的面容示人。
D
市场供应偏紧或将延续
昔日风光无限的牧原股份、温氏股份、龙大肉食、天康生物、唐人神、顺鑫农业等猪肉股最近一段时间集体下跌。国家统计局表示,随着生猪产能进一步恢复,猪肉供给持续增加,加之气温升高,消费进入淡季。最近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再次传来好消息,猪肉价格也连续3个月下降,跌幅逐步扩大,似乎猪市的变动要再一次来了。
然而业内认为,随着国内复工复产以及餐饮消费逐步恢复,行业需求端有望持续回暖。而且,能繁母猪及生猪存栏恢复缓慢,跟非洲猪瘟疫情蔓延前水平仍有较大距离,再加上非洲猪瘟疫情在内地仍有零星发生,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对补栏的负面影响,猪肉供应今年偏紧的格局还会延续,价格方面依然有支撑。
考虑到马上要进入三伏天气,生猪的饲养风险肯定加大,因为育肥猪在连续高温后一旦发生中暑而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很容易发生死亡。而且根据往年实际,夏季一般都会出现淡季不淡的行情。
发布时间:2020/6/17